志存高远,探索真理——我院2016级本科生刘旭琳一作发表SCI

2020-07-03 00:0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在口腔医学院,有着这样一位学霸女神。
她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三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甲等奖学金;
她科研表现突出——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参与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省级期刊论文2篇。
她就是本科2016级口腔一班的刘旭琳。翻开她的简历,“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普创作与传播活动杰出作品奖“、“西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巧手灵心手工技能大赛二等奖”、“邱蔚六院士创新奖学金特等奖”、“英语六级605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金伯利钻石十大学习之星"、“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共青团干部”……是列满的各种奖项和荣誉。
对于在科研上取得的卓越成绩,刘旭琳说:“科研就像是繁忙学业与部门工作之间的调剂品,投入其中并不感到辛苦,而是感到充实和快乐。”

渴求新知,坚定不移求真理
和大多数学生不太一样的是,刘旭琳在本科阶段就早早地接触到科研,参加课题组。在问到她对于科研的看法和自己踏上科研道路的初衷时,刘旭琳说:“科研是在不断探索人类知识的尽头,拓宽真理的边界,而论文就像是路标,有了研究论文的发表,就证明这条求索之路有人曾披荆斩棘。对我来说,做科研是富有挑战性又充满乐趣的别样旅程,在纷呈的科学宇宙遨游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追求真理、迎难而上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极限,这样的过程使我感到充实和满足。”
刚加入到课题组时,刘旭琳还属于一个刚踏上科研道路的小白,也曾遇到许多挑战。第一个就是如何合理规划时间。医学生平时学习考试任务本就很重,而她还有学生会工作,但有些实验一旦开始是停不下来的,需要定期制取标本,做检测。如何平衡好三者的关系就成了刘旭琳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她给出的答案是:提前做好任务计划,保证高效有序地利用好每一天。平时以学业为主,科研多安排在假期和周末,部门工作会利用中午或晚上的课余时间完成;将任务具体分配安排到每周每月需要完成的部分,再各个击破;精确规划好每一天,提前按事务轻重缓急列出清单,尽量保证当日事当日毕。“做到这些,我越发觉得科研就像是繁忙学业与部门工作之间的调剂品,投入其中并不感到辛苦,而是充实和快乐”刘旭琳这样说到。
搞科研失败是常态,成功只是偶然和幸运。实验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往往无法预测也不能避免,屡战屡败就要屡败屡战。她所面临的第二个难题就是实验结果不符合预期。刘旭琳说自己在实验中遭受失败时最常用的应对方法是查阅文献,通过分析类似难题的解决方法往往可以从中获得启发,有时自己还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困扰自己的问题也是困扰了人类多年的难题,这样会使她感到自己不再是孤军作战,而是和无数同仁在共同奋斗。
脚踏实地,涓涓细流成海洋
学习各式各样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各种实验“高端操作”、经过反复尝试最终解决各种难题、与老师和伙伴交流中的思维碰撞……就这样,从刚开始接触实验室的“瓶瓶罐罐”,到通过一个个科研项目的历练,刘旭琳的科研能力一步步提高。

除了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Osteogenic Inducer Sustained-release System Promotes the Adhesion,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Osteoblasts on Titanium Surface》(IF=2.241),刊发于《annals of anatomy》外,刘旭琳2019年参加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课题《小鼠牙齿萌出过程中对牙槽骨改建机制的研究》、2019年主持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课题《成骨诱导缓释剂对钛表面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分化的影响》、2019年以第二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短种植体修复牙槽骨严重吸收的下颌第二磨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刊发于《口腔医学研究》、2020年以第三作者发表省级期刊论文《案例式情景教学在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刊发于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以第四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IL-6抑制种植体愈合期炎症性骨吸收的动物实验研究》刊发于《口腔医学研究》、2020年以第一作者发表省级期刊论文《seminar教学模式在口腔医学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刊发于《教育教学论坛》……刘旭琳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仍在续写科研芳华。
“科研兴趣”、“不懈坚持”、“英语能力”、“老师引导”、“团队协作”是刘旭琳谈及科研收获时总结的四方面成功因素。“世之奇伟瑰怪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刘旭琳说:“对科研光有浓郁的兴趣还远远不够,还要有坚韧不拔的品质,只有经受得住无数次失败的打击,才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采访中,她还多次提到英语的重要性,也在对学弟学妹的建议中一再强调要学好英语。正如大家所知,文献的查阅与论文的发表不局限于中文期刊,更多的前沿知识常发表在英文期刊上,因此要想尽快熟悉、掌握所研究领域的研究状况,并且发表高质量英语论文,对个人的英语能力有较高要求。对于英语的学习,刘旭琳的建议是将自己充分浸泡在英语学习的环境中,她还表示,搞科研也是提升英语水平的一大捷径,通过英文文献的阅读和写作反过来又可以强化英语学习,良性循环。
“漫漫求索路,有坦途也有险滩,来自老师的指引和支持就是我最强大的动力源泉”,刘旭琳非常感谢指导老师何芸老师在科研道路上给予她的帮助与关心。她说:“自己常常将科研、学习与生活中遇到困难同何老师交流,而何老师也总是以最积极的态度和最合理的方式为我解惑”。刘旭琳也很庆幸自己身在一个幸福融洽的科研团队,称:能与一群志趣相投的“神仙队友”并肩作战,是我最开心的事情之一,大家都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取,将每一次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戮力齐心下完成,我也在科研过程中收获了比科研成果更可贵的真挚友谊。
行路万里,全面发展谱芳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019年8月,刘旭琳赴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进行交流学习,参观了加拿大国家微生物实验室、公立医院、私人牙科诊所……了解了加拿大的医学学制、医疗体系……此次游学经历使她体验到了不同的学习环境、感受了不同的文化氛围、了解了更多的行业前沿。刘旭琳心中的一腔求知热情也进一步升华为了明确的目标:要进一步提升自我,精进科研能力,为口腔事业做贡献。
“科普是一种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艺术”,在上海召开的中华口腔医学会第21次全国口腔医学学会上,她和她的团队创作的动画视频《“牙青天”之智齿案》入选中华口腔医学会2019年大学生口腔科普作品创作与传播活动名单,被评为杰出作品,在全国各口腔院校300多份参赛作品中名列视频类作品第3名。

“心中若有灵,指尖亦生花”,在西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第十届巧手灵心手工技能大赛中,她和室友们通过自学贵州蜡染工艺将白布制成三套礼服作品——《青衣》。在创作中不仅学习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手工技能,也培养了大家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书本知识以外的动手操作能力。在独具匠心的参赛作品中都能看出她们作为未来口腔医生的妙手灵心。
长缨在手,当临绝顶抒壮怀
通过科研的历练,刘旭琳在文献检索、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也因此打开了更开阔的新世界大门,拥有了与学术同仁交流的经验和能力。同样,她也在此过程中收获了许多科研技能,如细胞实验、动物实验、三维有限元……为以后的学术道路做了一些铺垫。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在谈到对未来的规划时,刘旭琳说:“自己将以口腔医学院优秀的老师为学习榜样和奋斗目标,励志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科研路上更上一层楼。”
回首往昔,白驹过隙。如今已开始实习的刘旭琳还总怀念起为了科研在实验室日日夜夜蹲数据的自己。
驻足今朝,凝眸未来。刘旭琳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学习,掌握过硬本领,提升综合素质,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弄潮儿向涛头立,长缨在手缚苍龙!

所获荣誉:
2016-2017学年获一次甲等,一次乙等奖学金
2016-2017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
2016-2017学年西南医科大学创先争优“三好学生”
2017年全国大学生口语测评全国三等奖
2017年西南医科大学“清明诗会”活动亚军
2017-2018学年获两次甲等奖学金
2017-2018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
2018年西南医科大学五四创先争优“优秀共青团干部”
2018年参加四川省科技创新苗子工程资助项目:《种植体支持式全口覆盖义齿的疗效和生物力学机制研究》
2018年获西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超级牙医”趣味挑战赛团体二等奖
2018-2019学年获两次甲等奖学金
2018-2019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
2018-2019学年邱蔚六创新奖学金特等奖
2019年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二等奖
2019年被评为西南医科大学五四创先争优“优秀共青团干部”
2019年被评为西南医科大学“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
2019年获西南医科大学金伯利钻石“十大学习之星”
2019年赴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交流学习
2019年手工作品《蜡染青衣》口腔医学院“巧手灵心”手工技能大赛二等奖
2019年科普作品《牙青天之智齿案》获中华口腔医学会大学生口腔科普作品创作与传播大赛获“杰出作品”奖
2019年参加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课题:《小鼠牙齿萌出过程中对牙槽骨改建机制的研究》
2019年主持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课题:《成骨诱导缓释剂对钛表面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分化的影响》
2019年以第二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短种植体修复牙槽骨严重吸收的下颌第二磨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刊发在《口腔医学研究》
2020年以第三作者发表省级期刊论文《案例式情景教学在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刊发在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以第四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IL-6抑制种植体愈合期炎症性骨吸收的动物实验研究》,刊发在《口腔医学研究》
2020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Osteogenic Inducer Sustained-release System Promotes the Adhesion,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Osteoblasts on Titanium Surface》,刊发在《annals of anatomy》
2020年以第一作者发表省级期刊论文《seminar教学模式在口腔医学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刊发在《教育教学论坛》